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

天道真理講義 全文

天道真理講義  全文

吾人何幸而生於萬劫降臨,瞬息千變之時也。雖邪說橫行,異端四起,干戈擾攘,遍地烽煙,人民流離,死亡之慘,日甚一日。考諸古今中外歷史,無此奇變,表面觀之,似覺不幸。然而道因劫降,欲作中流砥柱,挽瀰漫之浩劫,非道莫由。孟子所謂:天下溺,援之以道者此也。回思未入道之先,以孔聖之言行,作為世間法之坊表,能講性理天道者,誰乎!即先賢如子貢,尚有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之嘆,況非子貢之賢者乎!及蒙許入道之後,得明師指授性道祕笈,始知天道之真諦,虔心奉行,可消已往之愆,避免無妄之災,脫離輪迴之苦,超拔祖玄之靈,萬八馨香之基業奠矣!斯謂之幸,孰曰不宜,戊子孟冬。
明明上帝-細憫吾人求道之誠,又慮真理不明,信道不篤,反滋罪愆。 命設班講習
師兄恭承
之意旨,將道之真理,用口講,與指劃,逐題剖解,或引古聖經典以曉之,或引目前事實以證之,詳盡入微,直至受學者,足發為止。孔聖誨人不倦,循循善誘之精神,誠哉當不如是過,尤其畢業之日,公於秉筆,親撰七言古風一首,學員道號,師兄佛號,一齊貫入,儼然天衣無縫,即倚馬可待之李白,七步成詩之曹植,復生於今日,縱能斐然成章,亦無此親切自如也!使非幸而生於當今之時,安能面受仙佛之慈訓。天本無言,而今竟諄諄言之矣!寶貴哉!煌煌天道,因劫而降也,本月大典之日。
明明上帝-細將題解,賜名為真理講義,敕速付梓,公諸世人,俾得同入斯道,共脫浩劫。
師兄復促為之序,以資完善,故惶恐從命,藉以報答
明明上帝-細慈悲之宏恩,
師兄培植之大德於萬一也,敬希前賢,暨社會有道長者,慨予教正,而研求之,時在戊子,冬月下浣,受教易揚翼、賈友賢、溫盛德、魏洛三、呂家鎮,謹序。


天道真理講義
戊子十月二十六日
募集了千金,建築了一座雄巍壯觀的學堂,校址寬闊,空氣流暢,一幅自然的風景,看罷到也舒暢。西當岳麓湘水山川之秀,東接粵漢交通文化之光,南有衡嶽,北枕大江。美景在週圍散佈,校旗在空中飄揚,今值開學典禮,師生聯歡,喜氣洋洋,學生們多添了滿面的佛光,教室佈置完備,內中蘊集聖賢之靈光,大家都憤發入學的願望。復次,吾也來湊興趣,談談心腸。予不速之客,
天命,惟一佛學自任的訓育主任,茂田。奉了
明明上帝-細之命,來整學綱, 參畢
天駕,再判周詳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口花口花
小雨浙瀝真討厭,偏湊開學這一天,大家穿雨衣來,有的手中撐傘,
精神蓬勃興趣濃,教室氣象特別鮮,各位至誠來學校,茂田心中感欣歡,
此次學校始創辦,內中組織很莊嚴,活佛吾父為校長,訓育主任是茂田,
研究題目人事擬,對於次序安排全,學生大概有多少,不妨來對為兄言,
其他今未掛號者,也可通知習真詮,今日諸生已來者,能否始終貫完全,
此班權定七次上,還望列位要耐煩,有始無終難明理,人而船信怎成全。
口花口花
好弟弟,到學校,時未至,勿要躁;好弟弟,入學堂,時未畢,不要慌;
好弟弟,入學院,聽講時,心勿煩;好弟弟,早早起,吃了飯,快來齊;
好弟弟,來學時,存恭敬,守道規;好弟弟;來教庭,仙佛至,要恭敬。
一篇淺言大略表,收回乩筆辭
帝蓮 別過各位學員等,上課時間再結緣。退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口花口花
    十月二十九日
世界如三春的飛絮,浩劫似炎夏的沸湯,人生如秋老的黃花,真理似嚴冬的暖陽,多少徘徊在死亡線上的人們,可憐啊!他們像殷望看真理的安慰,像盼望看溫暖的太陽。太陽太陽,是協和的先兆,是幸福的趨向,可愛啊!明朗無疆。予,真理講習班,主任。
茂田  
明明上帝-細令,來降壇堂,參畢
上帝。  題目批詳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口花口花

(一)我立足人世,正應及時享樂,我也自覺所享受的是樂。為什麼要勸我求道?
詩曰:富貴功名水上波,行樂行歡能幾何,勸君早覓究竟果,超凡入聖證大羅
哈哈
世界為何?太白曰:萬物之逆旅也。人寄生於天地之間,在空間,僅一足之位,在時間,誠不能一瞬,縱行樂行歡,能幾何哉!吾觀世人之所以為歡樂者,盡苦惱也,何樂之有。蓋歡樂者,有真有假,爾人自覺之歡樂,真耶?假耶?恐爾難有肯定之決斷。吾,茲將真假之樂,略釋如下:假樂者,庸人之樂也。其所樂者為何?曰:吃、喝、嫖賭、戲劇、電影、之樂耳!若此者,及其暫得於己,便快然自足。然其所之既倦,情隨事遷,則感慨係之矣。向之所欣,俯仰之間,已為陳跡,傷神敗節,悔不當初,豈不為假樂乎!試觀秦皇漢武之輩,坐高堂,騎大馬,當時誰不畏其威乎?一旦人亡國敗,亦不過歷史上之一頁耳。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?故曰:富貴功名,不足為樂;妻朋子伴,不足為樂;吃喝貪歡,不足為樂。然而何事為樂哉?吾曰:不得其真,盡假樂也。真樂者何?蓋道義之樂也,不論處貧賤之所,富貴之家,夷狄之邦,患難之時,皆可得也。故孔子厄於陳蔡,猶琴歌作樂;顏子陋巷之下,亦不改其樂。此樂也,始為真樂耳!不獨在生為樂,及至脫竅歸天,道成天上,名留人間,廟貌馨香,俎豆千秋,世愈遠,而德望愈隆者,此即永世之樂也。若此之樂,較秦皇漢武之樂,何為樂?爾必曰:孔顏樂甚。然而,爾人欲為秦皇漢武之樂耶?抑欲孔顏之樂耶?其必曰:欲為孔顏之樂耳。然既欲孔顏之樂,亦必得求孔顏所樂之聖道,始有此樂之至。誠所謂,入其門也,知其美也,又知尊貴之至也。不入其門,隔牆而望之,視為平庸,殊為可笑。況夫當今之世,天災人禍,空前未有,智愚賢否,無計可免,佛聖復出,渡人救世,指爾避劫超生之法,示爾培德成道之路。既得之後,循規修之,道高德大,自可渡末劫如平地,登聖域於彈指。如不求道,焉能有此幸榮,故亞聖云:天下溺,援之以道。正此意也,正其時也,正其時也!深望海內善信,得而修之,勿失萬載一時之良機,是為切要。

(二)你所求的道,是什麼名稱?名稱中的意義在那裡?
詩曰:玄極無名誰知妙,因時制宜天設教,原為眾生淪孽海,故命明理指迷竅。
此道為何?曰:明理天道也,又名性理天道。然道本無名,強名曰道。此名何意哉?曰:因今世之人,多失道而妄馳,以致陷溺於無底苦海,倍受乎浩劫之摧殘。試觀今世之人,臣有弒其君,子有殺其父者。男女所為,寡廉鮮恥,背恩忘義,忤逆天倫,家庭之道,破敗無餘。誠可謂,父不父、子不子、君不君、臣不臣、男不男、女不女,所以天下糜亂不已也。欲救斯世之弊,與斯時之人,出於水深火熱之中,必以明理天道,而挽救之。使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婦、朋友,各明其應知之理,各行其應行之道,挽狂瀾於既倒,登斯民於仁壽,化苦海為極樂,轉地獄為蓮邦。果能如此。始不辜負天慈降道之苦衷矣,噫!明理之稱,意在斯歟!

(三)你所自認的我,究竟是那一個,你明白有一個「真我」和一個「假我」嗎?
詩曰:人指此體即是我,此體死後你是何,原來此我有真假,明白才能證大羅
哈哈
人之色體,何自來哉?曰: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者也。只有此體,尚不足為人,復有真五之性,和合而成,故古聖曰:二五成形,三五成性。三五者何?父精母血,無極之性是也。果不如此,試問人之言談、舉動,誰主宰也。及其人之既亡,又何以知覺皆無,此則以其色體既壞,而此真五,又投入他竅,換屋而不換主者,此性也。若夫色體之假我,死後葬於黃土之內,不待百日,即腐爛矣。以此觀之,爾人所指之我,乃驅殼耳。人常言曰:我冷矣、我熱矣、我病矣、我榮矣。然其冷熱病榮,色身耶靈性耶?當為色身無疑耳。故太上有言曰:吾所以有患者,因我有此身,此身既無,患何以有。以此悟之,爾人可知此體,實假我也,天性真我也。爾人既明真我假我之意,為何以斯有用之體,而為危害真我之事乎!晉陶潛曰:既自以心為形役,奚惆悵而獨悲。又曰:寓形宇內復幾時,曷不委心任去留。胡為遑遑欲何之,爾人將此以悟,蓋對是題,有所深知矣,勿待予煩言,語此收乩, 辭
明明上帝-細吾退
十一月初一日
這個臭皮囊,如樓如房,筋骨當柱肉為牆,說與魯班不能蓋,多虧爹娘;
大廈已落成,出賣題名,西方來了一客翁,他要住在此舍內,立業建功;
數載屋坵墟,主要遷居,何處來的何處去,倘若失迷歸根路,永誤崎嶇;
儼然瀟洒靈,活潑玲瓏,明無不照良知能,清朗之性倘蒙蔽,如癡如聾。 予
茂田師兄,奉
明明上帝-細命,來臨壇中,諸賢弟,共論道情,參罷
上帝,題目解明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口花口花

(四)我以為四大假合就是我,原來還有「真我」,我這個潔白的靈團,由那裡來,要到那裡去呢?那裡是個什麼形色,也可看的到嗎?
詩曰:有形之體乃幻身,無象之相始名真,來自佛國永明地,了命超凡復歸根。
哈哈
大家今日,方明「真我』之意。然「真我』在人身中,有何可見?姑且作一譬喻:世人當生成之時,所以能作任何事務,如交際,如處世,皆可得到對方之恭敬、信仰、親愛、接近、喜悅等等,及其此身死後,無論何人,皆見而畏之、惡之、懼之、遠之、避之,每憶及,又恐之。當時為人所親近者,一旦而為人之所畏,此何意哉?各位知乎?(答略)諸弟所答者,不過一端耳,人所畏懼之原因,吾今概述其略。(一)因其靈性已去,與常人已為異類,故見而心感不安;(二)誠以此人在生,人之所以親他、愛他,非是親愛他之色體,乃親愛其與諸位同一之佛性耳。至於他之佛性一去,所餘者,一架臭肉屍體矣,然則何人親愛死屍哉;(三)因其屍體,屬於陰五行所成,一旦死後,其體與草木同朽,其靈與鬼卒同遊,神將不,故使人畏懼耳。由此可證,人不只色體之我,其中確有一「真我」存在焉。然「真我」來自何處?今略舉聖佛所言以為證,中庸云:天命之謂性。書經云:維皇上帝,降衷於下民,若有恆性。新約云:人是從上帝國裹來的。又云:人人頭上有一上帝。經卷千萬,其證多矣,毋庸繁舉。要之,皆證明人之佛性,來自無上光明之西天也,及其人死,得道者,仍可歸根復命。一般靈根泯失無道之人,其性則屬於陰司矣。今按得道靈性歸天者言之,其天為何形色,若以空中實相言之,則白玉鋪地,金石為階,樓閣雄偉,晝夜長明,異草奇花,盡放佛光,欲完美其情,雖吳道子復生,亦難描其真景於一毫耳,是為聖佛永居之所。如以凡體觀之,則無形也,故聖佛,恐邪法亂正,愚弄迷人,以肉眼見佛,而作警言。於儒經曰:上天之載。無聲無臭,至矣。佛經曰:一切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又曰:所說諸相,皆非真相。惟無相之相,始為真空色相。道曰:虛無紫府之天。皆指空中實相之天而言也,此天雖無形色,而為形形色色之大本。此天雖無形象,而為萬有之根源。正所謂空而不空,真空妙有者也。一般世俗之流。鼠目寸光,以見者為有,不見者為無,其小知小見,不能成其大器,故歷世未得真道者,其生也,被名利愚弄,其死也,與糞土同污,雖沒世而名不稱焉。

(五)西天佛國,不過是迷信者的巧稱,那個又到那裏去過呢?
詩曰:西天佛國與樂園,其名雖異皆此天,千聖萬佛作證見,小智焉能虛妄談。
西天佛國之去者多矣!如過往成道之聖賢仙佛,皆可作為鐵據。今以三教聖人,作一詳細證明。如孔孟動而言天,五經四書,諸生一閱,便知孔孟對天信仰之深矣。所以孔孟,道證天府,名留塵世,為萬世奉為師表者,有道故也。老子亦云乎此天之真意,而昭昭乎為大化玄玄之妙,至今世稱道祖。釋迦如來,敬奉此天之所得,而為天人師,萬世所崇拜。故道家飛昇於虛無之天,佛家證果於極樂世界,儒家成道於無極聖境。此三教聖人,皆具大智大慧,確見上帝之真,佛國之實,而深信之,況今末世,淺見之輩,焉能謂其然有乎!爾人請將自己與三教聖人一比,誰為智慧誰為愚,自可知之。倘聖佛皆為迷信,而卻為萬世萬萬人所尊仰,爾等自為有智有慧者,不修天道,死後未必能然也。執其兩端,而詳悟之,自知其所不信者,乃以根基薄,佛緣淺之故耳。
詩曰:籬燕豈知鴻鵠志,夏蟲焉可語冬冰,井蛙不議天廣大,迷人那知有天宮。
由以上諸節證之,西天佛國,實有不虛。然可使信者知,不可對愚人論也。

(六)啊!是的,那麼他去的時候,是用什麼方法,走的什麼路呀?
詩曰:聖賢仙佛同此心,皆由此道修成真,世間捨正不由者,笑壞茂田活潑神。
哈哈
古聖仙佛之去法,簡言之。(一)皆須求得天命明師指點,與心法祕傳。如孔子受點於老君,釋迦受記於燃燈,老子受道於太乙,耶穌遇約翰,接受洗禮於約但河,穆聖受天神之指點。此皆註明於遺經,必受點,始能成真也。(二)受點後,用何方法成道。()孔子以三綱五常立教,存心養性為修煉,正心修身,克己復禮,為工夫,功果圓滿而成聖。()釋家以三皈五戒立教,明心見性為修煉,六度萬行為工夫,功果圓滿而成佛。()老子以三清五行立教,修心煉性為修煉,五百大戒為工夫,功果圓滿而成仙。此三教聖人,得道、修道、了道之法也。其所走之路,皆真理真命之天道耳。今爾等所得者,真理天道;所受者,明師指點。依此循規作去,其成功,不卜可知也。古人云:堯何人也,舜何人也,予何人也,有為者,亦若是。良非虛語。大家請一試,自知道妙無窮矣。吾今筆此。辭
明明上帝-細退壇
十一月初三日
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,風聲鶴唳,瀰漫瀟湘。
彼迷人兮,慎勿徬徨,隨波逐浪,宛在水中央。
松柏蒼蒼,夜光如霜,風清月白,照映瀟湘。
彼迷人兮,早登慈航,紅浪回首,捷足步蓮邦。 予
主考院長。領
明明上帝-細敕令,降來壇堂。 參畢
帝駕,題目再詳。  口花口花

(七)這個西天之路,與這種作法,為什麼從前沒聽到說,現在才有呢?
詩曰:道脈綿綿貫古今,一隱一顯理數分,若非三期天慈憫,庶民焉得聞妙音。
諸位睜開慧目,細觀天時,已至何年何月矣!此正非常時期耳!世界上科學原子之進化,乃亙古所未聞未見,而今一旦昌明全球,此何意哉?曰:天運所至也。然而科學未發明前,亦有科舉原子乎?當然不能認為無有,原子的原理,自古既存在於天地之間,古時所以未聞未見者,乃天時所關,數未至耳!今時天道亦然,由古及今,舉凡聖賢仙佛,皆由此道實修,始克有成,世俗之人,所以不能得聞者,單傳故也。今值末劫之日,皇天將性理心法,普傳於世,使人人了明真法,使人人返樸歸真,爾人幸逢佳期,得而修之,實萬千之幸,勿以少見而多怪。所謂得之易者,天時使然也,如輕失之,將無所終,爾諸修者,可不慎乎?

(八)我是一個百善都作的人,還求什麼法,修什麼道?
詩曰:作善積福來世得,如來不說福德多,惟修無為福德性,其福勝彼不可說。
哈哈
吾觀世人,並無一位肯言自己非者,大都向臉上增光,所以都言我是善人,我是好人。但是善人與善人,好人與好人,各有所別。吾今作為兩種說法論之。(一)此人秉性正直,忠誠可嘉,無巧言令色之詞,無欺世惑俗之舉,一惡不作,眾善奉行,此人當為一正大光明之善人無疑矣。然其如此,果何為哉?共必曰:為求來生福報,榮華富貴,兒女滿堂,或為超升天上,享受天福而已。此等之人,作如是想,尚不知超不出二氣五行範圍之外,輪迴種子,仍不得免,縱來世享其福樂,亦難免樂盡生悲耳。所以行善,如不求道,難得永久之安樂,殊為可惜。試觀歷代持齋行善者,世不乏人,然成道顯名著,幾人哉?雖有關岳,並非修道而成,亦因其佛性未泯,來歷非凡,大忠大義,亙古無二,死後,尚須有道者,指其明路耳。所以行善,不過可求塵福,不得天道,仍是陰司之鬼。(二)其次,有一般所謂之善人,正如孟子所指,非之無舉也,刺之無刺也,恰如水晶球,珠珠圓,豆腐刀子面面光,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,居之似忠信,行之似廉潔,然自己也覺得自己是一個大好人,或者又覺得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偉人,洋洋乎街市之上,稱雄稱霸,好耍面子,喜戴高帽,見小善若有餘勇,見大善則一毛不拔,而退避三舍。此等之人,一鄉皆畏之,敬之,他那種炫世惑俗,欺世盜名之手段,並且玩的非常高妙。以吾觀之,亦無非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也。若此者,不用說他的驕傲的心氣,曰:我何必求道?咳!就是他要求道,若不將高傲氣焰除去,若不將以往的罪過,真實懺悔,恐怕仙佛也不准其成道。

(九)我是一個經書熟讀的人,只參考經書,就可以了,何必再得什麼性理真傳?
詩曰:心法自古知者稀,不在經文不在書,若指經書可得道,盡餅可否充腹飢。
經著徑也,乃聖賢仙佛成道後,所記自己成道方法與經驗,筆之於書,用垂教後世之學道者,以為方針,並非其中有什麼心法道妙。若以為從經文中,即可得性理天道,請觀古今讀經書者多矣,何以未見幾人成仙成佛,堂廟祭祀,亦未列其聖佛之位哉!緣以性理心法,未於書中載之,故達摩祖師有詩曰:
達摩西來一字無,全憑心意用功夫,若從紙上尋佛法,筆尖蘸乾洞庭湖。
古佛有詩曰:道是路,理是法,千經萬卷證明他,翰墨文章滿天下,並無一人知道法,經論綱史人人讀,只少一點路便差。丹經云:任君聰明過顏閔,不遇明師莫強猜,熟讀千經萬卷,不如明師一點。諸君將此一悟,自知非得道,無以明性理心法也。孔門高賢子貢,常嘆夫子文章,可得而聞,性理天道,不可得聞。以其未能得道,故祇成一賢人而已,未能成得聖果。一般人以為自己才高學富,即足矣,或者想從經書中研究性道,亦希望了道成真。吾甚為之一笑,比如現有製造飛機材料一堆,令爾人照樣去造,爾人能作與否,「答造不成。』當然不可能也,學道何嘗不然,若獨持經書,自為可以結果,實等於畫餅充飢,毫無濟於事耳。佛經云。講澈法華經,唸澈大悲咒,種瓜還得瓜,種豆還得豆,不得明師指,仍須輸迴受。良非虛語,明智之士,一思便通,所以經書滿腹,不求天道,終落一書呆而已,空費心血,何用之有。                 哈哈。
示此收筆辭
明明上帝-細駕。諸弟明日早來壇
      十一月初六日
戾氣橫貫天空,浩劫醞釀其中,大地散佈著魔鬼網,迎面吹過來恐慌風。緊張聲,日日湧,難民兒流亡各西東,末日難度殘殺重,全球人兒誰不驚。諸弟共協力,濟世願,趁此努力的辦一冬。 予
  茂田師兄。奉
命臨庭,參駕已畢。再將題評    哈哈

(十)我是一個修行的人,何必再求什麼道,道還不是一樣嗎?
詩曰:修道首須溯源根,正果旁門要辨清,差之毫厘謬千里,盲修瞎煉枉費神。
今值末劫收圓之日。三千六百左道,七十二種旁門,九十六種外丹,俱應時出現矣。皆言末世救劫,自尊自為明師,誠乃道海茫茫,真偽難辨,若非根基深厚,祖德廣遠者,萬難求得真道。是以諸位修道,要深究其理,理明,則真假明矣;否則,持假善以為真道,正如卑夫之不明真金也,若欲分清金銅之別,則非大眼光者不可。然爾人所固守之道,正法耶?末法耶?且細心審辨審辨,參禪念經,禮相拜佛,等等之修法,是否三聖之作風?若爾所持者,實乃正法隱後之化善法也,皆紅陽末法之道耳!今者,大運已轉白陽,正法復起,火宅應運,大開普渡,萬教同歸之日至矣!望朝野悟道修行者,莫在酣睡中做夢,及早惺來,訪找明師,認祖歸根,共結道果,若因不肯低心,固執一時,將遺恨千古,良可慨耳!

(十)俗云「末劫殘年」到臨了,你住那裏躲?那裏是你的真歸宿?
詩曰:世界末日現危機,全球倒懸萬民淒,欲尋桃源何處有,惟修天道是歸宿。
末日降臨了,在一髮千鈞的時候,社會形成了全面的黑暗,大地瀰漫著渾濁的烽煙,宇宙變做了世人的公墓,世界人類,都在向著死亡的線上狂奔,悲觀的人生,是多麼驚慌可怕呀!鮮紅的血,染遍了綠野;慘白的骨,堆滿了長途。面臨著日暮途窮的同胞們,將如何逃脫這兇殘的浩劫,又向那裏去尋安逸的所在呢?此為每個人,曾柔腸萬折,也沒想得完善的出路呀!在這萬難之中,天無絕人之路,因而聖神大慈,在末初中,降天道,來作救世的寶筏,欲躲劫雖的善男信女們,惟一的辦法,即是靠天求佛,皈依聖道,投向真命菩薩的懷抱裏,才是大家的歡樂歸宿地。

(十二)我一個肉體凡夫,能脫劫難,巳滿心願,要說成佛,豈不是妄想?
詩曰:西天蓮座有德居,丈夫豈可自暴棄,末世一轉活佛界,凡胎各個換仙衣。
首章已詳明,世人自認之我,乃四大假合之「假我」也,非但不能成佛,並且死後,尚不及豬鴨之可貴,一文錢不值,當然不能成佛。今言爾能成佛者,以爾原有一佛賜之真性故耳。成佛之說,乃指爾「真我」而言也。此「真我」,耶教謂之靈圈,儒教謂之明德,道教謂之谷神,釋教謂之金剛舍利于,回教謂之真宰,哲學所謂不死之精神,在真理總名,即謂之佛性。此佛性,其體圓明,無罣無礙,清靜無為,良知良能。及其降入人竅,沉淪慾海,隨將靈明泯滅,永墮輪迴,為上帝罪子,生即凡夫,死為陰鬼,一靈佛性,永難復還矣!爾等今得受明師一指,將蔽塞六萬來年之性障,截然燒斷,得道後,再以日新又新之工夫,涵養本來,一旦雲散日朗,佛性重光,爾不為佛,佛由誰成?況且,凡真心修道者,有大功德,脫過末劫,即是活佛,豈是妄想!俗云:躲過末劫年,即是活神仙。確屬實在,請以佛心感佛,至時,自得美滿之果矣。喻此收筆,辭
駕 吾退
十一月初八日
朔風吹兮雁南飛,塞外草衰兮群芳摧,擊龍泉兮泣悲歌,哀哀生民兮塗炭劫灰,寒氣襲人兮米珠薪桂,流浪死亡兮遍地堆,吁嗟兮傷懷,慘痛兮何歸,斯世之苦兮,空前未有,此民不救兮,而救誰為,予
茂田八叟。領
命,來臨壇樓,參謁
帝駕,再論理由。

(十三)佛居在什麼地方,究竟有多少天,住在別的位置,不一樣嗎?
詩曰:佛居至靜無極宮,永配上帝無死生,氣象二天原有壞,運數盡時終歸空。
「諺云」:人上有人,天外有天,人上之人,是為超越之人,此超越之人,儒謂之聖,釋謂之佛,道謂之仙。此聖佛仙,名雖不一,其意一也。此佛所住之天,即天外之天,亦即所謂天有三天,理氣象之理天也。理天者.無形無象,無聲無臭,常而不變,無生無滅,主宰天地,生育天地之天也,此天之天主明明上帝是也,所居之靈,聖佛仙是也。此天非至普渡之期,常人不易知耳,正所謂至至靜理天無邊好,無緣無份遇著難。
氣天者,有跡無形,變而有常之天也,懸掛星斗,默運四時,此天之主,玉皇大帝是也。此天共分為三十三天,此天之上,另有三界天,四境天,皆為氣天所屬,所居之靈,乃為人世一般行善積德之士。此天十二萬九千六百年,為一終始。
象天者,日月星辰,與世界一切,有形有象,有聲有跡者是也,此天聖哲為之主,所住者,一般輪迴生死之靈魂也,與氣天同歸於盡,所以佛不住於氣象二天,因為氣象有壞,惟居理天,才得永生不滅。理氣象三天,各有不同,爾修持者,更應注意。所以自古講澈理氣象三天者,謂之聖哲;知氣不知理者,謂之賢士;知象不知氣者,謂之愚人。故理氣象三天,決不相同。

(十四)聖經云:天地人,是謂三才。又說天人同體,不知我那裏與天相同?
詩曰:天地與人三才全,人身雖小配週天,聖哲造化範圍外,超越真我永延綿。
人站在萬物之靈的寶座上,故與天地並駕齊驅,而謂之三才。古聖有言:天人同體。可見人之尊貴,超於一切也。然人與天,何處相同耳,今以有形可見者論之,天有日月,人有二目;天有八萬四千星宿,人有八萬四千毛孔;天有中樞紫微星,人有中樞玄關竅;天有五行之星,人有五臟之氣;天有銀河,人有血脈。處處皆同,此乃以有象之體,與有象之天而言也。再以理氣象三天言之,人之靈性,來自理天,所以人死,身體腐壞,此性永存,復還於理天。人之魂魄,來自氣天,人於死時,氣仍還於太空,此乃與氣天相通,所以來自氣天,復歸於氣天。人之肉體,來自父母有象之天,死後復還於象天,葬於黃土,焂即毀滅。由此三者證之,人之與天同體,顯然明矣!惟嘆一般醉生夢死之人,不知求自性於永生,只知為混水之魚,過一時說一時,與禽獸共爭飲食之慾,豈不失為人之身價者哉!所以聖佛,洞明人生之真諦,立身行道,作出驚天動地之事功,而與天地同體,日月爭光,故唐堯則天,孔子參天配天,孟子事天,此皆超越範圍之外,而為主宰範圍之人也,是以萬世流芳,人人崇拜。吾願各位聰明俊傑智士,咸來效法古聖偉大之作風,成一位超越之聖神,如若將自己輕視,生同草木,死為孽鬼,豈不羞哉!

(十五)「信奉天地鬼神,不是迷信嗎?這是哄愚夫愚婦的,我一個文書學士,也來敬佛,豈不好笑嗎」?
詩曰:教育歷史孔為尊,伊言鬼神德盛深,況爾末法俗學士,焉敢慢聖逞自尊。
生於社會,其作為必本乎規則,始為公民完人,猶如幼稚學子,學寫字然,必本於影仿,習之既久,造詣方深。如不照影仿而寫,其能造有優美成績者,鮮矣!人之處世亦然,必須以聖佛為模範,為標杆,為先導,為引線,將來才有高尚之人格。現在爾人既以學士自居,或言我是二十世紀原子時代之人,敬神拜佛,是為好笑,對的!我承認爾等如此思想高明,但是今時之社會,日日推進,文化亦日日上升,而真理也日日進於真切也,爾為中國人,我將一中國教育之鼻祖論之,孔聖為歷世明哲之聖祖,尚不敢自居,並且對天地鬼神,信仰之深,誠非信佛之人可比。試看孔子之言曰:鬼神之為德,其盛矣乎!又曰:洋洋乎,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,以郊社之禮,齋明盛服,祭上帝。此聖經載之,至為周詳,因其信仰之切,天人共悅,上帝始敕封為文宣王,人世永祀為萬世師。爾為聖人之學子學孫者,焉能目聖人之所為,為可笑哉!可笑者,讀聖人之書,不行聖人之行也。再者,舉凡聖佛仙,皆奉天之明命,而投生應運,昌明教旨,領導倫,如孔子、如來、老子、耶穌、穆聖、諸人,其所一言一行,一舉一動,皆合乎道德禮義,為萬世不可變革之真理。所以孔與佛老三聖,為中國億兆人民之模範,耶穌、穆聖,亦為歐西各國人民之模範。歷數千年來,凡大智之人,對聖佛之作風,誰敢有所否認,故對上帝聖佛之信仰,是世人之不可少者,今世之人,即使無宗教信仰者,及至危難之時,亦呼仙求佛,無論世人信教與否,皆不可抹殺聖佛之盛德,並且不能背離聖佛之教化。既然信之尊之,欽之佩之,然而不敬奉者,未之有也。吾今為一般不明天地真理,不信天地鬼神之庸夫,大聲一嘆!不知其將以何為歸宿也,其愚之深,誠如頑石,結果仍難免鬼神之制裁審判,如不睜大眼睛,發大見解,將為遺笑萬世之真愚夫矣!哈哈。三題釋異辭
駕,再別諸弟返天宮。
戊子十一月初十日
乾元運轉應三陽,改盤換象拔賢良,萬教齊發昧天理,魚目混珠看眼光,
趨炎附勢貪妄輩,錯認迷途如羔羊,特此警告修道士,把握金線勿徬徨。
考試院長,奉
命,蒞壇間,參過
天駕,再略解言。

(十六)儒釋道耶回,同是一樣嗎?為什麼所傳的法,又不同呢?
詩曰:五教原來是一家,因地因人設教法,形式雖殊皆一理,迷人妄自論你他。
夫天之生斯民也,必教之以道,而人始得安居樂業,倘生之不教,雖老翁猶如孩童焉,其必無識無知,習尚惡劣,所以天下之非聖佛者,聖佛則以孩童視之,而加護愛,由古及今,數千萬年來,社會人生,所以能存延於今日者,端賴聖佛之教,國君之治也,如治而不教,則民必不服矣!所以天命五教聖人,先後降世,各居一方,因地因人,而設其教。儒教孔子,釋教如來,教敬老子,回教穆聖,降生於亞東,基督耶穌,降生近於歐西。由此以來,五教各立教條,各立規則,將化民之責而自任,所以至今,聖人遺風猶在焉。既然五教皆奉天之明命傳道,然其辦法不同者,良以地勢民俗,所使然也,然名稱雖異,而理皆同。儒教以存心養性,執中貫一立教,忠恕二字而化人;釋教以明心見性,萬法歸一立教,慈悲二字而化人;道教以修心煉性,抱元守一立教,感應二字而化人;基督耶穌,以洗心移性,默禱親一立教,博愛二字而化人;回教以堅心定性,清真還一立教,仁愛二字而化人。五教立言,雖然不一,其理何嘗不同耳。且五教聖人,當時奉命傳道,為立教化民而已,及至任務完成,其心法並未普傅,所以儒傳至孟軻而心法失,道傳至尹喜而道風絕,耶穌立教完成,原思將心法普傳,因天時未至,天機不能洩露,所以被釘十字架而歸天矣。穆罕默德,立教之後,天命隨即收回,惟佛教應運紅陽,單傳獨授,留傳於今。然五教之後人,因未得受真傳,隨集諸聖人之經典,伏而誦之,以為得真,良可憫也。至今五教,均已失真矣,因運轉白陽,正法普傳之時已至,望諸善信,及早覺悟而覓真,實為三生大幸。

(十七)末世之日,千門萬教,那個是真的,真是難認清楚,咱道的真證據在那裏?
詩曰:時至末劫萬教興,真假假真誰知清,惟有根深緣厚子,方識天道至上乘。
時值末劫之日,萬教千門,應時出現,然一般淺見之人,不辨真偽,邪正、興衰,盲從苦修,及其苦功用盡,仍不能成就正果,深為可惜!吾鑒於斯,特勸盲修者,早歸真修;真修者,牢抱而進。爾世人不明真假,必誤入歧途,吾茂田實有不忍,今執筆談明天道之真象,與天道之實據於下,希詳悟之。(一)道真:道何以真哉?考諸三教聖人之修法而無謬,質諸神而無疑,奉 天承運,萬佛助道,對於天道應運,凡屬千門萬教,有聖佛之經典者,無不證明,三期普渡,彌勒掌盤,天真收圓之事,大家詳考,自明真象矣;(二)真理之真:言論獨一無二,立法萬世無弊,所以今之天道,講明萬佛不洩之秘,審明聖佛未道之精,凡有智慧之人,一聞道義,豁然深知者,不勝言矣。(三)天命之真:我道有道統可證,如人之家譜然,天道乃伏羲、神農、堯舜、禹湯、文武、周公、孔子、顏曾、思、孟、以及如來,單傳之歷代祖師,至達摩東來,是為初祖,至今已傳至十八代矣。至此紅陽了道,天盤交卸,白陽繼起,彌勒應運矣!天真收圓矣!應於末劫之日也,不獨人之祈求,若大旱之望雲霓,即三曹萬靈,皆普聲呼助呼救,天時應之,地運應之,千佛萬祖齊擁之。天命之真,證不虛矣!再者,道中所講所說,所作所為,一切禮節規章,皆證諸古聖三王,誠所謂先聖後聖,其揆一也,天道之真,由此可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